死刑是我们国家刑法上最严厉的一种处罚,一般只有犯罪情节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才会被判处死刑,而且一旦判决出来之后,基本上都是没有挽回余地的,不过在法律上也有可以免除死刑的一些情形,那么哪些情形可以免除死刑?下面大家就随律赢时代网一起来看一下。
1、依据法律规定,不足以判处死刑的;
2、具有法定减轻、从轻情节,被从轻、减轻处理的。
根据刑法的规定,犯罪分子在有某些法律规定的从轻、减轻情节的时候,可以给犯罪分子略轻一格的处罚。如本来应该判处死刑的,但因要从轻处罚,就轻一格,判处死刑缓期执行,这样就可以免于一死。
还有正当防卫,也属于此类情况,但正当防卫的认定,界限至今不是很清楚。
3、未成年人、精神病人不适用死刑。又聋又哑的人,减轻处罚。
《刑法》第十七条规定: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,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、强奸、抢劫、贩卖毒品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毒罪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,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而对于精神病人而言,同样是不判处死刑。《刑法》第十八条规定: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,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,不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;在必要的时候,由政府强制医疗。”
4、有立功表现的犯人,也可以免除死刑。
依据《刑法》第六十八条的规定:“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,查证属实的,或者提供重要线索,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;有重大立功表现的,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”“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,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”所以,有的犯罪分子,在被关押后,至临刑前,可以通过检举他人犯罪事实,达到立功表现,以减轻对自己的刑罚处罚。
但需要注意,这种检举必须及早检举,因为需要公安机关一定的时间进行落实,只有在属实的情况下,才起作用。如果在检举后、临刑前,公安机关对检举行为还没有落实的话,就不起作用了。
4、在受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,可以减轻被告人的过错和罪责。
刑事律师点评:我国虽然适用死刑,但是对于死刑的判决是十分慎重的,能不判处死刑的绝不判处死刑。只有那些罪大恶极,不判处死刑不足以平民愤的刑事案件才会判处死刑,并且施行死刑复核制,只有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才能执行死刑。但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及精神病人犯罪的不适用死刑,如果死刑犯在核准死刑前有立功的表现的,也可以考虑不适用死刑。
以上就是律赢时代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主要内容,如果您还有不懂的地方或者想要找律师,可以直接联系我们。
该作品系律赢时代网结合法律法规、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。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